青春绽边疆 志愿写担当 —— 中国青年志愿者聚焦我校郝思阳校友事迹
(通讯员 杨晓明)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优秀志愿者” 名单公布,我校2024届人文学院毕业生郝思阳榜上有名。这位扎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三合镇鹤栖村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以边疆为家、以服务为责,在中朝边境的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志愿答卷,其事迹获各级团组织关注,成为青年志愿者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精神的生动典范。
边疆召唤:一颗初心扎根边境村
“看到边境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才真正懂了‘卫国戍边’的重量。”2024 年,郝思阳怀揣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信念,主动报名加入西部计划,奔赴中朝边境的鹤栖村。初到这片山水相依、民风淳朴的土地,她便将个人理想与边疆建设紧紧相连 —— 这里不仅是志愿服务的 “战场”,更是她践行青年使命的 “沃土”。“守护边境、服务乡亲,这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担当。” 郝思阳的初心,在边境线的晨光中愈发坚定。
扎根基层:点滴行动践行为民责任
在鹤栖村,郝思阳以 “螺丝钉” 精神融入村务工作的每一环。她协助整理农村土地图册,逐户核对信息确保数据精准;牵头为村内无名道路命名挂牌,让村民出行更具归属感;参与人口信息统计与数字村填报,用细致服务为基层治理 “添砖加瓦”;在接待上级调研时,主动承担沟通协调工作,保障各项部署高效落地。“每一件小事都连着乡亲们的生活,不能马虎。” 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疏到熟练,她用脚步丈量村情,用耐心赢得信任,成为村干部眼中的 “好帮手”、村民心中的 “贴心人”。
振兴赋能:新媒体架起 “增收桥”
为助力乡村振兴,郝思阳创新服务方式,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发展。2024 年 8 月,她联合村志愿者开通 “延边鹤栖” 官方账号,同步运营个人抖音账号 “小朋友”,用镜头记录鹤栖村的晨雾、稻田与民俗,让边境小村走进大众视野。更重要的是,她聚焦农户 “卖货难” 问题,通过短视频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从晒秋粮到摘野菜,从包装设计到物流对接,全程参与助农环节。“看到村民的玉米、山货通过视频卖出好价钱,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她的新媒体助农行动,为鹤栖村经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也让 “边境好物” 走出了大山。
文化铸魂:红色精神代代传
在服务中,郝思阳始终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2025 年 1 月,她参与共青团龙井市委 “青春向北戍边富龙” 迎新年文艺汇演,通过歌舞、朗诵等形式传递红色戍边精神;2 月,其父母为支持她扎根边疆,主动加入鹤栖村土众豪家庭小农场,她借此拍摄短视频记录 “一家三口守边疆” 的故事,视频从共青团龙井市委公众号层层传播至延边青年、吉林西部计划公众号,最终被共青团中央转载,引发广泛关注。吉林省副书记吴海英对她的事迹给予肯定,称赞其 “用青春故事诠释了新时代戍边人的家国情怀”,龙井市委更推荐她参选 “先生向北・青春聚集” 吉林百位好青年。
校训指引:感恩母校再出发
“母校‘尚德强能守正致新’的校训,是我服务路上的‘指南针’。” 郝思阳始终牢记母校培养,坦言辅导员的指引与鼓励,是她克服边疆环境挑战的重要动力。此次获评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她将荣誉归功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培养。“未来我会继续在鹤栖村深耕,等积累更多经验,想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边疆故事,鼓励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
从学子到边疆志愿者,从基层服务者到乡村振兴 “赋能者”,郝思阳以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意义,在于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她的事迹,不仅是一名青年志愿者的成长答卷,更彰显了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奉献国家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国青年志愿者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
初 审:林安桐 复 审:杨晓明 终 审:段世娇

中国青年志愿者报到截图

中国青年志愿者报到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