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023年11月22日

吉职动态

吉职新闻

首页 >> 吉职动态 >> 吉职新闻 >> 正文

“微光使者”护航 小角色彰显大担当

(通讯员 张巍)当吉林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会的赛道上,运动健儿的冲刺点燃全场欢呼时,操场的各个角落,身着红十字马甲的“微光使者”正默默坚守。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用专业与细心筑起安全防线——成功救助跑步摔倒的同学,更在运动员因腿部旧伤肌肉紧缩倒地时,第一时间缓解其不适,以“小角色”的行动,诠释守护的大作用。

清晨7时,天还带着微凉,在医务室陈昱老师的带领下红十字志愿者已提前抵达操场,分成两组在跑道旁和看台侧搭建2个临时救护点。大家蹲在地上分工协作:有人清点生理盐水、碘伏、弹性绷带等急救物资,将其分类摆进铝合金急救箱;有人调试血压计、听诊器,确保仪器灵敏;还有人摆放塑料凳子、整理医疗废物袋,为应急处置和人员休息做足准备。“运动员在赛场拼搏,我们得把细节落好,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志愿者组长一边核对物资清单,一边叮嘱伙伴。此刻的他们,像赛场边缘的“安全哨兵”,身影隐在人群中不显眼,目光却时刻扫视着赛场每一个角落,为即将开始的赛事织就隐形的安全网。

上午10时30分,男子1000米长跑进入冲刺阶段,全场欢呼声渐起。一名参赛同学在最后弯道加速时,脚下突然打滑,整个人扑倒在跑道上,手掌、膝盖与粗糙跑道剧烈摩擦,血珠瞬间渗出,他疼得蜷缩在地无法起身。正在附近巡视的两名志愿者立刻飞奔过去,半蹲在同学身边:“同学别乱动,我们是红十字救护员,先看伤口情况。”一人轻声安抚,同时用身体挡住围观人群,避免二次碰撞;另一人小心托起同学手臂,逐一排查骨折或脱臼迹象。同学额头冒冷汗,声音带着哭腔:“手和膝盖火辣辣地疼,磨破了一大块皮。”

两人迅速分工,一人留在原地,扶着同学缓慢调整到半坐姿势,轻声引导他放松;另一人转身跑回救护点,抱着急救箱快速折返。抵达后,志愿者们立刻协作:一人单膝跪地,将生理盐水瓶倾斜45度,沿伤口边缘缓缓冲洗,冲掉沙粒和碎屑,边冲边说:“可能有点凉,忍一下,冲干净才不会感染。”一人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每圈范围扩大1厘米;还有一人展开弹性绷带,消毒完成后迅速覆盖伤口,用“8”字形交叉包扎法固定,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根手指为宜,确保不影响血液循环。整个过程仅用6分钟,专业又高效,为受伤同学筑起“快速救援屏障”。

“已经处理好啦,我们扶你去救护点休息。”一名志愿者说着,和同伴分别架住同学的胳膊,缓慢将他扶向救护点。

刚安顿好跑摔的同学,志愿者们就听到西侧跑道传来微弱动静。循声望去,一名运动员独自倒在草坪上,左手紧紧捂着左腿膝盖后方,身体因疼痛微微蜷缩。两名志愿者立刻拎着急救包快步跑过去,半蹲在他身边:“同学,你怎么了?能说话吗?”

运动员艰难抬头,脸色苍白,声音发紧:“左腿膝盖后面有旧伤,刚才跑完400米预赛发力时,突然肌肉紧缩,疼得站不起来。”志愿者轻轻掀起他的运动裤,发现膝盖后方的腘绳肌明显凸起、僵硬,轻按一下,运动员就疼得直咧嘴。“别紧张,我们用专业按压手法帮你放松,慢慢就缓解了。”志愿者一边安抚,一边找准肌肉紧张部位,用掌心顺时针轻柔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几分钟后,运动员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疼痛感明显减轻,他感激地说:“好多了,刚才疼得都快哭了,谢谢你们及时过来。”随后,志愿者扶着他慢慢起身,护送他到救护点休息,确保其后续能正常参与决赛。

尽管天空细雨绵绵,却丝毫未影响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救护节奏。从清晨搭建临时救护点的细致筹备,到白天6分钟专业处置跑摔伤员、及时缓解旧伤运动员肌肉紧缩的紧急救援,这支“微光使者”队伍始终坚守岗位。据统计,全天运动会共有12名师生伤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妥善救护,每一次处置都专业高效,每一次守护都温暖有力。

这些红十字志愿者,确实是运动会上的“小角色”——名字不会出现在赛事播报里,身影很少被镜头捕捉。可正是这些“小角色”,用一次次及时的救助、规范的操作,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落到了实处。他们像赛场的“安全补丁”,看似微小,却让整个运动会的安全保障更加完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细致入微的守护,这便是“小角色”不可或缺的大作用,也是吉林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会上,最动人的“微光力量”。

初 审:李泓辉  复 审:杨晓明  终 审:段世娇

救护现场

救护现场

志愿服务队合影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