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023年11月22日

吉职动态

吉职新闻

首页 >> 吉职动态 >> 吉职新闻 >> 正文

匠心逐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吕春雨——赛场为镜砺匠心 教学为纲育新人

(通讯员 段世娇)延边的秋意渐浓时,智能制造学院的物联网实验室里,吕春雨正用万用表测量着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旁,贴满了写着“温湿度传感器校准偏差”“网关协议匹配要点”的便签——这是她备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第92天。作为深耕物联网教学八年的教师,她比谁都清楚,这场在郑州举办的赛事,既是对个人技能的考验,更是校准教学方向的“试金石”,而赛项依托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架构,正是她日常课堂上最核心的教学框架。

赛项涵盖的设备选型、方案设计等多维度考核,早已融入她的训练日常。每天清晨,吕春雨的第一件事是研读赛项技术文件,将其中的设备参数要求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对应标注。“学生常问不同传感器的选型依据,赛场的真实需求就是最好的答案。”她边说边翻开笔记本,里面贴着三种红外传感器的对比表,不仅记录了响应速度、功耗等参数,还备注了“适合教学演示的低成本型号”“工业场景首选型号”。

感知层安装部署是训练的重中之重。赛规要求在紧凑时间内完成多种设备的精准接线,吕春雨特意制作了“模拟故障套装”——故意松动的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的接口,这些都是她在教学中发现的学生高频失误点。一次训练中,她模拟赛场压力操作,却因镊子角度偏差导致接线虚接,数据采集中断。“这不就是学生实操时的常见问题吗?”她立刻停下动作,在笔记上画下镊子持握示意图,标注“手腕固定点距接线端3厘米更稳定”,准备纳入下次实训课内容。

网络层调试最考验系统思维。为模拟赛场复杂环境,吕春雨搭建了包含Wi-Fi、LoRa等多种通信方式的测试环境,每天午后专门练习“跨协议数据传输”。有次模拟训练中,应用层始终接收不到感知层数据,她没有急于替换设备,而是带着“教学式思维”分层排查:先用网络分析仪检测网关信号,排除网络层问题;再检查感知层传感器的通信参数,最终发现是波特率设置不匹配。“我要把这种排查逻辑教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物联网是‘三层联动’的系统,而非孤立模块。”她总结的“先通后优”调试法,已在教研组内推广。

深夜的实验室里,应用层开发的键盘敲击声格外清晰。赛项要求基于指定框架快速实现数据可视化功能,吕春雨在编写代码时,特意保留了“冗余注释”和“分步实现版本”。“赛场要效率,教学要过程。”她解释道,同样的功能,她既写了赛场用的精简代码,也准备了带详细注释的教学版代码,还标注了“学生易混淆的API调用陷阱”。累了就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流转的数据,想象着把这些实战案例搬进课堂的场景。

全力以赴备赛,早已超越赛场胜负本身。吕春雨以物联网安装调试的精准为笔,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为墨,不仅在打磨冲击荣誉的技能,更在为学生树立“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标杆。从实验室里反复推敲的方案,到设备前无数次的拆装调试,这不仅是对一场赛事的备战,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以实践为基、以技能为要,助力“技能强国”建设的生动践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了最坚实的力量。

初 审:齐 迹  复 审:杨晓明  终审:段世娇



置顶